
















每年6月是阿勒勃樹開花期,花蓮縣玉里鎮有一條阿勃勒花海廊道,每年此時花團錦簇美不勝收,不過今年有很多人失望了,他們千里迢迢的從各地來觀賞,卻發現有長達300公尺共30棵高大的阿勒勃樹,都被剔得光光的,相關單位連日來接獲不少抗議和質疑,對於這種花海季把大片的花都給砍了的粗暴行為,無法苟同!
相關單位回應說,被剃光頭的是臺九線樂合段約300公尺長馬路兩旁的30棵阿勒勃樹,會剔光頭的原因,是因為道路馬上要拓寬了,這些阿阿勒勃要移植的前置作業,不久還會將這30棵阿勒勃樹挖起暫時移種他處,等馬路拓寬完成,再移植回原處。
賞花客說,阿勒勃樹的花期是初夏的5至6月,現在已經是6/9日了,頂多開到6月底,玉里鎮觀光事業一厥不振,如果真的基於馬路拓寬非得剃光頭、移植不可,頂多慢半個月再剃光頭、移植,這半個月讓觀光客欣賞欣賞,豈不兩全其美?
不過好在被剃光頭的阿勒勃樹,都位於臺九線路邊,藏身在193線道樂德公路兩旁的都沒有被砍,因此想要到玉里觀賞阿勒勃花海,樂德公路還有。





新聞辭典:阿勒勃
豆科臘腸樹屬植物
阿勒勃(音譯自梵語:आरग्वध,āragvadha;學名:Cassia fistula),訛作阿勃勒(台灣通稱),又稱波斯皂莢、婆羅門皂莢、臘腸樹(大陸通稱)、豬腸豆(香港通稱)、南蠻皂莢(日本通稱)、長果子樹、牛角樹等,或據英語golden shower譯作黃金雨、金急雨,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的植物。原產於南亞南部,從巴基斯坦南部往東直到印度及緬甸,往南直到斯里蘭卡。阿勒勃常被誤稱為金鍊花,但金鍊花其實是毒豆,一種原產歐洲的有毒植物。
名稱
阿勒勃一名出自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阿勒勃,味苦,大寒,無毒,主心膈間熱風,心黃,骨蒸,寒熱,殺三蟲。生佛逝國,似皂莢,圓長,味甜好喫。一名婆羅門皂莢也。」阿勒勃為梵語āragvadha之音譯。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稱之為「波斯皂莢」:「波斯皂莢,出波斯國,呼為忽野檐默。拂林呼為阿梨去伐。樹長三四丈,圍四五尺,葉似構緣而短小,經寒不凋。不花而實,其莢長二尺,中有隔。隔內各有一子,大如指頭,赤色,至堅硬,中黑如墨,甜如飴,可啖,亦入藥用。」忽野檐默為波斯語خيار چنبر(khiyār shanbar)之音譯,阿梨去伐為敘利亞語或梵語音譯。
宋代《證類本草》和明代《本草品彙精要》在引用《本草拾遺》時都正確地寫作「阿勒勃」,但李時珍《本草綱目》訛作阿勃勒。由於《本草綱目》的巨大影響力,此訛名廣為流傳。
形態
阿勒勃是一種中型樹,樹身可長至10至20米高,而且生長迅速。阿勒勃是一種落葉樹或半常綠樹,葉長15到60厘米,偶數羽狀複葉,每片樹葉有4到8對小葉片,每片長約7到21厘米、闊約4到9厘米,小葉對生,葉面平滑,全緣。花長在約20到40厘米長的下垂狀腋生總狀花序。花的直徑約4到7厘米,花瓣5枚離生,大小略等,雄蕊10枚,花絲黃色彎成勾狀,其中有3枚特長、4枚中等而另3枚較短為不孕性。花落後結出長棍棒狀不開裂莢果,長約30到60厘米,1.5到2.5厘米闊,需時一年才成熟,顏色由綠轉黑褐,每室有一種子,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一股刺鼻的氣味。
用途
阿勒勃的嫩葉、花、莢肉、種子均可食用和入藥,有輕瀉作用。阿勒勃含有羥基蒽衍生物,具有潛在的遺傳毒性,長期服用可能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短期大量食用也可能會導致噁心、嘔吐、頭暈等中毒症狀。樹皮含單寧,可作紅色染料。
阿勒勃一般可作景觀樹或行道樹之用,廣泛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種植。花期在5月,初夏滿樹金黃色花,花序隨風搖曳、花瓣隨風而如雨落,所以又名「黃金雨」。為喜溫樹種,以砂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有霜凍害地區不能生長。繁殖可用扦插或播種法。
象徵
阿勒勃是泰國的國花,當地稱為「Dok Khuen」,其黃色的花瓣象徵泰國皇室。而2006年在「清邁農業研究中心」(Roy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即以黃金雨命名稱為「佛曆2549年世界崇頌叻差弗花苑博覽會」(Royal Flora Ratchaphruek 2549),「叻差弗」(Ratchaphruek)是「Dok Khuen」的別名,而「佛曆2549年」即西元2006年,「崇頌」即泰王蒲美蓬,是泰王登基60週年慶典之一。
因為其被認為與舊時代教師手中的教鞭相似,也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校樹。
阿勒勃亦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邦花」,當地稱為「kanikkonna」,是當地新年(Vishu)典禮用的花卉。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s://reurl.cc/9VpnlY ㄖ

https://reurl.cc/9VpnlY

https://reurl.cc/9VpnlY


高中部報名網址:https://reurl.cc/7Rjlbl
國中部報名網址:https://reurl.cc/AdyDX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