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古道專業嚮導雪巴提供圖文
花蓮縣古道專業嚮導雪巴說,進入了秋季,每天中午12時後,天氣好,陽光就會印照在五郎紀念碑上,拜託大家不要再說是墓碑,跟我走帶妳看為什麼…

走古道跟古道嚮導雪巴走,帶妳看不同的古道美,看不同的部落美。我們一直在推廣的:走古道跟古道嚮導不是登山嚮導,古道很多歷史人文內涵在內,跟古道嚮導走,能帶妳體驗看到更多的美好!大禮大同古道、文山綠水古道、錐麓古道、清朝北路蘇花古道石硿子、天狗岩歷史遺跡行旅、瓦拉米古道、浸水營古道……
走古道跟我走,帶妳看不同的風景,古道不只是登山道,而是有歷史的人文在裡面!
聯繫|花蓮雪巴導遊領隊:taroko@gmail.com


新聞辭典:持館代五郎之碑
故花蓮港廳巡査班長持館代五郎之碑背面,紀載持館代五郎殉職日期與立碑日期。此碑位於距離斷崖駐在所約50公尺的森林中,是為了紀念東麓分遺所(後改為斷崖駐在所)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於1916年(大正5年)1月23日值勤時遭原住民襲殺身亡,原本立木柱紀念,1935年(昭和10年)3月25日改成目前的水泥墓碑。資料來源: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新聞辭典:斷崖駐在所
日治時期的「蕃地」是被排除在殖民地法律之外的區域,警察是部落中最高統治階級、帝國授權的執行者,為了「防範」、「教化」原住民而大量設立駐在所於各部落中,還肩負當地產業、行政、衛生醫療上的任務,企圖達到完全掌控蕃地並有效統治的目的。而大正3年(1914)的太魯閣戰爭讓太魯閣族人歸順日方,由此開始開鑿連通各部落間的道路與設立駐在所監視太魯閣族族人。日治時期穿越巴達岡駐在所,沿著錐麓古道前進即可到達斷崖駐在所。斷崖駐在所位於錐麓大斷崖旁,標高112公尺左右,配置警力3名。
斷崖駐在所之平台,斷崖駐在所剛好在古道過完錐麓大斷崖之後,開始進入森林之處,遺址留有一片平坦水泥地基,來此健行攬勝的遊客都會在此稍作休息,之後再折返。
斷崖駐在所位於錐麓大斷崖西側,1915年(大正4年)日人在此設立東麓分遣所,1920年(大正9年)改為斷崖分遣所,1922年(大正11年)改為斷崖警察官吏駐在所,1934年(昭和9年)裁撤。
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之遺跡,因穿越陡峭的錐麓斷崖而得名,是國內外遊客都十分喜愛的一條健行步道。因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稜線而形成的錐麓斷崖,是一片垂直陡立的峭壁,長約1.2公里,高約600公尺,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與福磯斷崖隔著立霧溪對峙,兩斷崖相距僅有20多公尺,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
錐麓古道全長10.3公里,一般從位於燕子口的錐麓吊橋起登,經過巴達岡部落、錐麓斷崖、斷崖駐在所、紀念碑、錐麓駐在所,最後下抵慈母橋。由於地形險峻,部分路段崩毀,為了安全起見,目前只開放燕子口到斷崖駐在所共3.1公里的路段。資料來源: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