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魚|東海岸入秋後進入盛漁期,幾乎每一條都光光滑滑油油嫩嫩的,宛如銀絲帶,令人垂涎欲滴!

圖文:感謝阿春水產王俞文提供

成功漁港捕獲的白帶魚已經好幾天滿載而歸
成功漁港捕獲的白帶魚已經好幾天滿載而歸
成功漁港捕獲的白帶魚已經好幾天滿載而歸
成功漁港捕獲的白帶魚已經好幾天滿載而歸

氣象預報顯示,入秋後第一波東北季風將在9/22日來到台灣,9/23日、9/24日逐漸增強,東北季風的來到,顯示出白帶魚盛漁期的即將來臨,連日來臺東縣的釣客釣白帶魚釣到爆桶,成功鎮成功漁港捕獲的白帶魚,也已經好幾天滿載而歸。

成功鎮阿春水產王俞文說,白帶魚一年四季都捕撈得到,但是每年2至8月春夏之際,是白帶魚產卵的季節,這個時候的白帶魚腹部有卵、油脂較豐富,9月入秋後白帶魚開始屯積脂肪準備過冬,因此體型會越來越變得光滑油嫩肥碩,這個時節也是嘗鮮白帶魚的季節。

阿春海鮮
我們ㄧ家都是討海人
購買的地方

新聞辭典:白帶魚

白帶魚學名Trichiurus lepturus),又名高鰭帶魚、魛魚、刀魚、白魚、裙帶、肥帶、油帶、天竺帶魚、黃稜油帶,為帶魚屬的一個,分佈於全球各個大洋及河口、近海沿岸。分布於日本附近海域的白帶魚有時被單獨分類為「日本帶魚」(Trichiurus japonicus),而中國東海的白帶魚則會被稱為「東海帶魚」(Trichiurus haumela)。

分布

本魚分布於全球各大洋溫暖水域。 

中國黃海沿岸部分地區(如丹東大連青島日照等)。

臺灣沿海,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等海域。

特徵

本魚體長而側扁,後方逐漸纖細而成一線,呈帶狀。無尾鰭與腹鰭,無鱗,但有明顯的側線。背鰭起於後頭部,向後延伸至尾端,無硬棘軟條之分。體呈銀白色,背面略呈暗灰色,背鰭與胸鰭呈淡白色,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130至135枚;臀鰭軟條100至105枚,體長可達234公分,體重可達6公斤(13英磅)。不過其長度一般為0.5至1公尺(1.6至3.3英尺),澳大利亞的白帶魚則一般在1.5-1.8公尺(4.9-5.9英尺)之間。

生態

本魚屬於外洋性洄游魚類,常在晨昏時,游近沿岸追捕小魚,喜燈火,為貪食兇猛的魚類。 

生物分析

  • 嘌呤(普林):魚皮銀粉(每100公克白帶魚魚皮,普林含量高達3509毫克)、魚肉(每100公克魚肉,普林含量391.6毫克)。
  • 甲基汞:體內,近海捕撈的平均值約0.05ppm。
  • Ω-3脂肪酸(Omega-3):少許。

經濟利用

它是一種食用魚及經濟魚類,2009年全球產量為130萬噸,是第六大捕獲魚種。其中中國就捕撈了120萬噸的帶魚,其後是韓國、日本和巴基斯坦。

近似種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