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不踏|這個名字取得妙,現蹤玉里安通越嶺古道,又是毛又是刺的,難怪鳥不敢靠近!

圖文:玉里鎮民謝家豪

鵲不踏|這個名字取得妙,現蹤玉里安通越嶺古道
鵲不踏|現蹤安通越嶺古道

花蓮縣玉里鎮民謝家豪,11/19日在安通越嶺古道上,發現鵲不踏(台灣楤木)的蹤跡,初看還以爲是雙面刺,仔細ㄧ看原來是在葉的中肋上下兩面均有短刺。

鵲不踏的葉子摸起來毛毛且粗糙的感覺,從外表上更可以看得出它的葉緣鋸齒狀十分明顯,這便是鵲不踏的葉子特徵。

新聞辭典:鵲不踏

鵲不踏學名Aralia decaisneana),又名台灣毛楤木台灣楤木黃毛楤木黃毛木,為五加科楤木屬下的一個種。分布於越南北部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安徽廣西福建貴州雲南江西廣東等地,生長於海拔40米至1,000米的地區,見於陽坡或疏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s://sites.google.com/view/huajob-in/%E9%A6%96%E9%A0%81
https://sites.google.com/view/huajob-in/%E9%A6%96%E9%A0%81

發表迴響